明末疯狂-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那么做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军队中,每个士兵其实都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凝聚成为了一个可怕的战争机器。这样的战争机器,如何是古代的那些,以基本上没有纪律的农民和牧民组成的军队,能够抗衡的吗?”
吴世恭反复的琢磨着秦白的话,他的思路开始清晰了。首先,自己需要有一个战略目标。可目前自己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很简单,在明末的战乱中,保住自己的命。
那么,自己该怎么做?也就很清楚了。就是到了千户所以后,训练军队,建造牢固的堡垒,把自己的千户所打造成为一个要塞。而在要塞中防守,火铳的威力不就是可以发挥出来了吗?
另外,队列训练不就是训练兵丁的纪律吗?所以,火铳和队列的训练不仅不可以放弃,而且要作为重点。
想明白这所有的这一切,吴世恭又找到了薛永利进行了交流。吴世恭把自己要把千户所打造成为要塞的想法,和薛永利说了一下,薛永利是举双手欢迎。
接着,吴世恭提出了,让薛永利掌管自己带到归德的所有的马队,让他负责对马队的训练。因为,在前面和薛永利的交谈中,吴世恭已经看出来了,薛永利对马队的使用很有心得。这种事,还是交给专家去做比较好。
另外,吴世恭也向薛永利提出,自己将一同参加马队的训练。在这乱世中,多一些防身的技能总是好的。
对于吴世恭的安排,薛永利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吴世恭另外向薛永利提出,到了归德以后,如果在千户所另外招了新兵,那些新兵的训练将按照吴世恭的训练方法来。吴世恭也会亲自带领他们训练。
薛永利考虑了一下,也答应了下来。反正不是从京城里带来的人,姑爷喜欢怎么练,那就怎么练好了。反正在归德,打仗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
最后,吴世恭向薛永利提出,不管是谁,都要扎实地掌握火铳的射击技术。
薛永利还是答应了下来。多掌握一门军事技术,那也总是好的。
从结局上来看,吴世恭这次是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京城中,崇祯皇帝终于批准了薛濂的辞呈。他在勋贵中,挑选了一个文人气息最浓厚,家教也不错,和魏忠贤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来往的,作为薛濂的接任者。那个勋贵就是吴世恭的老爹——恭顺侯吴惟忠!?
如果现在的吴世恭,知道这个情况的话,肯定会仰天长叹:“风水轮流转啊!”
第七十六章蛋蛋的忧伤
经过了十几天的航行,吴世恭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济宁。这么长时间的旅程,让在现代习惯了便捷交通的吴世恭,感到有些难以忍受。
还好,济宁是个南北客商来往的交通枢纽。吴世恭这么多人,竟然也有家大客栈可以安排住得下。安顿好了以后,吴世恭向众人宣布,在济宁好好休息一天。然后再上路去归德。
听了吴世恭的话以后,所有的人都立刻休息去了,想恢复一下疲惫的身体。除了那个小洁小祖宗。
小洁小祖宗依然精神百倍地缠着吴世恭,让他继续那个玄幻故事,这些天,小洁已经听上瘾了。
吴世恭简直要无语问苍天了。就这么十几天,吴世恭就在那个玄幻故事里,给故事里的主人公身上套了十八个套。吴世恭在心中悲愤地哀叹:“拜托!我是吴家十四爷,不是唐……吴家三少。”
别人都能够休息,但是吴世恭在济宁还有些事要办。他还得为大哥吴世勋,给济宁知州送封信呢。
吴世恭拿出了一百两银子、两匹绸布和赵如雅那里拿来的两套精装脂粉礼盒,作为拜见济宁知州的礼物。
那个济宁知州很客气地接见了吴世恭。特别是对那两套精装脂粉礼盒是特别满意。赵如雅的精装脂粉礼盒的名声,其实已经渐渐地在沿着运河边,消息灵通的地方传开了。
但是,当济宁知州知道了吴世恭,只是到地方上的一个千户所做一个千户的时候,神色就有些冷淡了。
在当时的明朝,一个知府,就可以给一个总兵看脸色,一个知县可以对一个守备训斥的环境中。那济宁知州还能够陪着吴世恭这个小小的千户说说话,已经是那个知州涵养功夫很高了。
不过就算是如此,济宁知州也很快地端茶送客了。
告别了济宁知州以后,刚出了知州衙门的大门,就听到衙门口有几个衙役在议论。吴世恭突然听到他们议论的话里有个熟悉的名字。连忙上前去打听。
原来,这些衙役在议论着刚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那个客氏已经被崇祯皇帝赶出了皇宫了。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吴世恭心想道:“客氏已经被赶走了。那魏忠贤还会远吗?”吴世恭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离开知州衙门以后,吴世恭到了钱庄,用银票取出了五千两现银,送回客栈。准备带到归德千户所去。
当天晚上,吴世恭让客栈安排了一桌酒菜,送到房里。和赵如雅一起,陪着李馨喝一顿告别酒。
这段时间以来,吴世恭的心情一直不好,酒就多喝了两杯。酒上了头,吴世恭对李馨的胡话也就多了起来。
“你说说看,你父亲和我岳父他们都是争得一些什么呀?说到底,就是权力。”
“可看看他们争得结果怎么样吧。你,一个孤女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回老家。我,灰溜溜地被赶出了京城。你说说看,他们争的结果难道就是这样吗?这可笑不可笑?”
“现在,弄得我们就象仇人一样……”
“其实。”李馨打断了吴世恭的话,“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怎么恨吴大哥了。”
“无所谓。”吴世恭大着舌头摆了摆手,“这些都无所谓。唉——!既然你叫了声吴大哥,那也就行了。以后有什么事要大哥帮忙的,记住来找我啊!”
说到这里,吴世恭就心想道:“其实,李馨这次回常州老家,就要结婚成亲了。从此以后,俩人也就天各一方,基本上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啦。”因此,吴世恭的心情是更加地惆怅。
吴世恭接着对李馨吩咐道:“等成亲了以后,别再耍小孩子脾气了。男人都不喜欢这样的。”
…………
吴世恭给了李馨八百两银子,赵如雅也给了李馨一份厚礼,作为李馨的添妆。
第二天早晨,吴世恭雇了一艘大船,安排书墨带着十名赌坊护卫,送李馨回常州老家。
站在济宁的运河码头上,看到李馨的船越行越远,吴世恭心中忍不住升起一抹……蛋蛋的忧伤。
但是吴世恭还沉浸在小资的情调中呢,他的那个蛋蛋却立刻被打碎了。
真是冤家路窄。当吴世恭在运河码头送李馨的时候,从旁边的船上,正好有几位书生上岸。其中,有一个是吴世恭的老熟人,就是那个余子琏。
余子琏在和孙呈秀一起,考中了举人之后,就回了常州老家。可是,当他听到了天启帝驾崩和崇祯皇帝即位的消息以后,和孙呈秀一样,是躲在暗处大喜过望。因为,他们都多了一次恩科的机会。
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估计很多。因此,余子琏结伴了几个同乡和邻乡的举人,立刻动身去京城。想早点交友会文,准备明年的恩科。
无巧不成书,在济宁州的时候,想上岸游玩一番的余子琏他们和吴世恭碰上了。
看到了吴世恭,余子琏是一愣。接着,他用手中的扇子指着吴世恭,对同伴说道:“各位,你们是否知晓,此为何人?”
吴世恭感觉到边上有人向他指指点点,便也转过头去,看到了余子琏,也是一愣。
那余子琏显得很得意,他接着自问自答道:“此乃阉党余孽也。”
在余子琏临出发的时候,有些会看风向的官员,已经悄悄到了余子琏家,向他的告病辞官的父亲祝贺:圣皇即出,阉党必灭。一定会起复余子琏的父亲并加以重用啊!
因此,在这一路上,余子琏是特别地意气风发。
虽然听到了余子琏的讽刺,但吴世恭并不想惹事,所以就要转身离开。
见到了吴世恭一副退缩的样子,那余子琏是更为得意,接着他就赋诗一首。那首诗的意思,虽然吴世恭听不懂,但是听到那些书生都哈哈大笑,吴世恭就很明白,那些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吴世恭心中的火气,一下子激了起来。他一转身,冲到余子琏面前,把余子琏拦腰抱了起来。接着冲到运河边,一下子把余子琏扔到了运河里。
旁边的那些书生,都被吴世恭的行为,弄得是目瞪口呆。可是,看到了吴世恭气势汹汹的样子,他们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阻拦。
那余子琏毕竟出生在江南水乡,他掉进水里以后,虽然头巾掉了,披头散发的显得特别狼狈。可是,他还是向岸边游了过来。
看到了余子琏快要游到岸边,吴世恭抄起旁边,船家用的长竹竿,用力又把余子琏顶回了运河中间。
这样反复了几次,余子琏的体力就有些不行了。他在水里已经吃了好几口水。吴世恭看看也差不多了。扔下竹竿,对着余子琏就骂道:“绣花枕头一包草。”
骂完以后,吴世恭是一转身,就扬长而去。
等到吴世恭走了以后,那些书生才安排家仆和船工把余子琏从运河中捞了起来。了解了吴世恭的身份以后,他们都义愤填膺。立刻写了状子,到济宁州知州衙门去告吴世恭。
那知州一看状子,告的不是昨天来拜访自己的小侯爷吴世勋的弟弟吗?都得罪不起。再说,吴世恭也送给了自己一份厚礼。于是,那知州就用起了“拖”字诀。说要:仔细调查。
等到第二天,吴世恭一行离开以后。那知州就回复余子琏这些书生说:你们告的那个吴世恭,是个路过本州的千户,本官并无权力羁押和判决。而且,他现在也已经离开了济宁州。如果各位要告状,就到京城找有司去告吧。
听了济宁州知州的回复以后。那些书生就决定:他们只要到了京城,一定要联合更多的同窗和同年联合上告。一定要把这个漏网的小阉党给彻底扳倒。
第七十七章虚惊一场
在吴世恭准备出发的时候,客栈的掌柜带了一个人找到了吴世恭。那人自我介绍说:他叫袁行山,是个行商。这次也正好要从济宁贩运一批货物到归德。他想和吴世恭结伴而行。
吴世恭就觉得很奇怪,连忙询问原因。
袁行山向吴世恭说道:“大人,虽然现在还算是太平年分,但是,总有些小毛贼会劫持人少的商队。见大人人多,小的才想着一同前往归德的。望大人允许。”
那客栈的掌柜也在一旁帮忙劝说:“这袁掌柜是常来常往的,小的可以向大人作保。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吴世恭问了一下,袁行山有多少人车?那袁行山告诉吴世恭:车就十几辆,人也就是二十几个。
吴世恭想了一下,那袁行山的人车也不多。再说,自己是到归德做武官的,保障地方的平安,也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
不过,袁行山所说的情况却引起了吴世恭的重视。和薛永利商量以后,所有的护卫都全副武装,穿上了棉甲。吴世恭也穿上了那件内甲,带上了那两把手铳和日本武士刀。
其实,吴世恭有些神经紧张了。在当时,虽然天下已经有些乱相,但是劫匪一般不会抢劫官府中人的车队。因为,抢劫一般的商人,可能官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会隐瞒下来。但是,抢劫了官府中人,那官府就一定会全力追捕的。
当然,这也是袁行山找到吴世恭结伴的主要原因。
在出发后,袁行山告诉吴世恭:从济宁到归德,如果急着赶路,需要三天时间。但是,如果悠着点赶路,那就要四天了。
出于紧张状态下的吴世恭当然选择急着赶路了。但是出乎吴世恭意料的是,一路上连个小毛贼的影子都看不到。
在一路上,吴世恭询问袁行山,归德的情况。那袁行山说的情况,和薛永利说的是八、九不离十。不过,他告诉吴世恭,归德这地方有两个地方需要特别地注意。
一个就是,在归德的乡间,大的士绅都拥有很多大庄子。这些庄子的实力都很强,连官府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住他们。因此,如果吴世恭到归德做官以后,一定要和拥有这些大庄子的士绅们搞好关系。起码不能够得罪他们。否则,在很多事情上,吴世恭都会寸步难行的。
另一个就是,在归德的府城和县城周围,盗匪倒还不常见。但是在乡间和山里,盗匪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很多村庄,包括一些庄子里的庄丁,他们在农忙时节务农,在农闲时节可能就变身为盗匪了。
袁行山提醒吴世恭:如果吴世恭有事到了乡间和山里,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时刻保持自己的警惕。
吴世恭听了袁行山的话以后,心想道:“没想到现在的大明朝,都已经这么乱了。”
其实,吴世恭是不知道,在古代,中央政府的政令,最多也就是传达到县这一级。而在乡间,基本上都依靠民间有威望的士绅来管理。因此,对于地方上的士绅,官府也会尽量笼络的。
至于盗匪问题,官府的态度基本上就是,只要你不打城池,那官府也就眼开眼闭。这就造成了,民间的富户,向盗匪们上缴保护费,以求平安。甚至有些胆大的士绅,公然支持,甚至养一批盗匪,为自己牟取暴利。
而盗匪也需要他们运送给养,销赃。他们也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等到第三天。一清早,吴世恭就出发了,想抓紧时间赶路,在晚上归德城门关闭之前,进入归德城。
可是走了没多久,路上就起雾了。那雾是越来越大。吴世恭见情形不对,就让车队停止了前进,让队伍尽量地靠拢。
但是,车队太长了。我们想一想,为了照顾对面行走的车辆,吴世恭他们的车队只能够排成一行长龙。用现在的度量来计算的话,一辆车就算是四米,吴世恭的车队,共八十几辆车都要有三百多米了。
吴世恭当即决定,不管两头的大车了,让所有的人都集中起来。他让护卫们把中间的三、四十辆大车围成了一个圈,把马匹都牵进大车圈子里。在大车圈子的最里面,停着乘坐女眷的马车。他再让护卫在大车圈子四周观察情况,防止有任何意外发生。
所有的人都十分紧张,在整个大车圈子中间,除了马匹偶尔打一、两个响鼻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声音了。
突然,有一个护卫大叫道:“这里有动静!”所有的人都拿出武器,奔向那个发出叫喊声的护卫那里。连吴世恭都抽出了武士刀。
那时候的雾,已经特别大了。在十步开外,其实已经看不清什么了。所有的人都盯着那边看着。有一个拿着火铳的护卫眼花,仿佛看到了有一个影子在晃动,就立刻向那个影子开火。他的举动引起了连锁反应,所有的火铳都开火了。
火铳开火后,火药产生的烟雾和浓雾结合在一起,让人的视觉更模糊了。
可等了好长一会儿,仿佛那边没有任何动静。可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到大车圈子外面查看情况。所以,只能够就一直这么等下去。
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所有的人感到时间是特别地漫长。突然,好象是老天施展了一个魔法,一阵风吹过,猛烈的阳光照射了进来。浓雾立刻变得稀薄,没有多大功夫,那雾是完全消失了。
所有人都观察着四周的情况,可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薛永利安排着几个护卫,组队到外面瞧瞧状况。他们小心地搜查了周围,只发现了一只被火铳轰成半截的田鼠。看着这样的情况,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虚惊一场。吴世恭的神色虽然显得很镇静,可是,他的后背都已经湿透了。他长舒了一口气,吩咐护卫们:“快点整理车队,继续赶路。”
趁着护卫们整理车队的时候,吴世恭就到马车旁,逐一安慰那些女眷。
安慰到赵如雅这里时,赵如雅用种又是钦佩又是好奇地眼神看着吴世恭,她问道:“难道你不害怕吗?”
吴世恭苦笑了一下,看了一旁的小洁,发现她好象没有注意到自己。于是,吴世恭就贴在赵如雅的耳边,小声地说道:“其实我也是很害怕的。”
赵如雅惊讶起来,接着问:“那你怎么这么镇静呢?”
“我只是学会了忍耐。”
吴世恭的回答,让赵如雅“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车队很快就整理好了。清点下来以后,大车和物资都没有缺少。但是,有三匹马,却受了惊吓后跑散了。
吴世恭也不敢大意,让护卫们骑着马,五人一组到外面去寻找。也不敢让他们跑远,现在是人最重要。如果真的找不到那三匹马,那也就算了。
可那些护卫刚要出发,就看到远处小跑过来两匹马。它们趾高气昂的,一溜小跑地跑进了车队中,它们好象用那种很蔑视地眼神看着吴世恭这些人,仿佛在说:这群傻B。
第七十八章炮难道还可以这么用的
还有一匹马没有回来呢。于是,护卫们依旧分组到附近去寻找。还是周巡带来的那俩位绿林出身的张彪和李三河有经验,按照那马蹄的痕迹找了过去。
不一会儿,他们回来报信说,那马的去向清楚了。有人看到,那马被人牵回一个庄子里去了。那庄子就在前面大路旁,分岔的一条道路向前走,五里左右的距离。
既然知道了马的去向,那吴世恭肯定就会要回来。集合完所有外出寻找的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那个庄子走去。
那庄子是归德的一个官宦世家——侯家的庄子。侯家的老太爷和老爷侯恂都是进士,也都曾经在朝廷中做过官。不过,这父子俩都是东林党人,所以,在天启四年,就被魏忠贤逼得辞官回乡了。
不过,因祸得福的是,由于他们已经远离了朝堂,这次魏忠贤对东林党的大清洗,就没有动这父子俩。
本来,这侯家的父子俩,回到归德以后,也是基本上闭门不出,做出一副韬光养晦的样子。但是,在听闻天启帝驾崩,崇祯皇帝即位的消息以后,他们也感觉到,自己被起复得以重用的日子,也就不太远了。
今天,这庄子的大管事正好在庄子里。因为,这些天,侯家的夫人带着公子正住在庄子里散散心呢。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