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380章

明末疯狂-第380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耄阋脖鹣悠!
  “干妈!”吴世恭的鼻子就有些发酸。
  “还有,这次是正武(马正武,秦良玉孙子,马祥麟儿子)和宗大(秦良玉曾孙)陪着老身一起来的。等会儿会让他们拜见你这位长辈。老身做了一辈子的明臣,临老了也不想改了。可子孙自有子孙福。你就多照应一些。”
  ……
  望着秦良玉带着白杆兵一路远去,吴世恭感到是一片凄凉。这位忠心耿耿的明将离去,也显示出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次年,秦良玉在石柱老家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第八百九十六章天下战事(一)

  回宫以后,吴世恭就投入到了忙碌的宴会之中。为衍圣公、颜继祖和刘泽清他们洗尘是一场;赵铭领队的归德、汝宁乡绅团是一场;关可颂领队的河南、湖广官员跑官团是一场;龙虎山张天师、卡雷拉神父以及各大知名庙观和穆斯林宗教首领组成的宗教代表团是一场。
  甚至还有在南明控制下的,扬州商团和江南商团各一场。虽然在每场宴会中,吴世恭都是浅尝而止,但这样的连轴转,也让他是头昏脑胀。
  而这些客人都是来参加大平朝的开国大典的,吴世恭不殷勤招待还不行。反正当傍晚回到宫中以后,吴世恭感到是浑身疲乏,好久也缓不过气来。看起来,这皇帝还真的不是人做的啊!
  一旁服侍的叶忠立刻指挥着小太监,给吴世恭送上了醒酒汤和热毛巾。在稍稍缓过劲以后,吴世恭就拿起了一旁装满奏章的小箱子,开始连夜批注了起来。
  现在的吴世恭,最关心的当然是军情。所以深知吴世恭习惯的叶忠,就先把关于军情的奏章挑选了出来。
  吴世恭首先就开始批注起西北方向,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奏章。
  先说说李自成的大顺军。
  八月十二日,大顺军撤出北京城以后,一开始还能够严明纪律,对沿途的百姓也能够公平买卖。不过他们为了阻滞追兵,担任殿后的部队就把大内锦绮缠挂在树上,铸金为瓴甋抛置道右,想要引起追兵的哄抢,以此来减缓敌军追击的速度。
  可是当南路田见秀的大顺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过来以后,西逃的大顺军顿时崩溃了,军纪是荡然无存,而大队人马也像是雪崩一样溃散。
  在得知了京城的清军已经主动撤退以后,停留在石门的,薛勇所率领的蛟击镇和余留的黑云军也开始了急行军。追击西逃的李自成部。之后在庆都(今河北省望都县)追上大顺军。蕲侯谷英麾兵还战,双方战于城东。大顺军饥疲交困,士气不扬,被汝宁军击败,谷英在乱军中阵亡。
  大顺军继续南撤,又与汝宁军战于真定,再次失利。遂经井陉退入山西,留精兵防守固关。而汝宁军也因为粮草补给不上,暂时停止了追击,在固关与大顺军的断后部队开始了对峙。
  与此同时,已经占领北京城的汝宁军,开始了一系列收买民心的举动。除了把崇祯皇帝帝后厚葬以外。太子朱慈烺和几位皇子也都被封为了公侯。
  并且汝宁军还向天下公示:只要前明官员肯归顺汝宁军,就官复原职,甚至加官晋级。同时明确宣布,凡属被农民军民夺去的田产一律归还本主。而这些保护官绅地主的政令一公布,那些曾饱受农民军摧残的明朝官绅地主,无不是弹冠相庆,宛如大旱之得及时时雨也。
  从崇祯十四、五年开始。许多明朝官绅中的有识之士其实已经看出来大明朝行将入木了。而且因为这些官绅大多数都是当时有文化的一批人,又是地方上宗族首领,所以无论在影响力,还是在话语权上都左右着当地社会的民心所向。
  而当兵祸和天灾连年不断以后,连许多官绅地主,尤其是西北几省的官绅地主都纷纷家破人亡,所以他们也就迫不及待地要寻找到一位新的保护者。
  所以当李自成的大顺军席卷西北几省,风卷残云般所向披靡时。这些官绅地主也就立即把希望寄托在大顺新朝之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李自成闯营进潼关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几乎兵不血刃地就拿下整个黄河流域数千里地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那些官绅地主们很快就大失所望了。李自成和大顺军的主要领导人,虽然由于自身地位的上升和封建文人的影响,而开始逐步地向地主阶级转化,可是这种转化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在基本政策方面,李自成等大顺政权的领导人仍然坚持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当时。大顺军的兵员已达百万左右,在大片地区内建立了政权,用什么办法来筹措这笔庞大的兵饷和行政费用呢?
  一种办法是在承认和保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轻徭薄赋”,这是历史上许多新建王朝的传统办法;另一种是实行剥夺剥削者的农民革命政策。
  而李自成于崇祯十四年到十五年在河南曾提出了“不当差。不纳粮”的口号,后来又具体化为“三年免征”的政策。是信守这些诺言呢?还是出尔反尔食言以自肥呢?
  很显然,李自成这些人的“革命立场”是相当坚定,他们决定继续执行免除农民赋税的政策。而这样一来,一方面要解决庞大的军饷和日益增多的政府开支;另一方面又要恪守许下的诺言,大顺政权的财源就只能依靠没收明宗室财产、接收所克城镇官府的微薄库存、对明朝官绅实行追赃助饷了。而在这三者当中,最后一项是主要的。
  于是在大顺军的控制区内,都在雷厉风行地执行追赃助饷,使各地官僚地主如罹汤火。而且大顺军还在追赃过程中刑拷相加,缙绅体面扫地以尽。这样,官绅地主作为一个在各地拥有盘根错节的潜在实力的阶层,政治态度就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官绅地主原先希冀托庇于大顺政权的保护,现在却发现这个政权的刀锋正是对准着自己。所以严酷的事实,使得他们同大顺政权处于不共戴天的敌对状态。当大顺军在军事上势如破竹地向前挺进时,各地的官绅地主慑于兵威,表面上俯首贴耳潜伏忍受,骨子里却咬牙切齿,待机报复。甚至一些被大顺政权吸收参加进了大顺政权中的官绅地主,也不免产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对执行这种政策的大顺政权的前途表示怀疑。
  实际上也就是一句话——生产力要决定于生产关系。像明末这种封建社会里,想要去打土豪分田地,这样做是爽,但绝不会成功。尤其是像李自成这些流寇文盲。
  而当玉田战役惨败以后,那些处于潜伏状态的各地官绅地主,就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他们纷纷发动叛乱,杀害或拘捕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袭杀当地大顺军驻兵,而这样的叛乱一旦得逞,原来的明朝官僚立即就把握了地方政权,从而实现了官绅地主阶级的全面复辟。
  到了九月十三日,汝宁军援军押运着粮饷汇合到固关时,薛勇被吴世恭任命为征西将军,率领包括蛟击镇、黑云军和援军在内的八万兵马,开始了扫荡西北几省,大顺军残留部队和张献忠大西军的全面军事行动。
  而到薛勇出兵之后,各地的大顺政权是纷纷叛乱,投向了汝宁军。使得薛勇的征西军也开始了一路狂飙。
  比如:李自成在晋北重镇大同留了上万名重兵、由制将军张天琳负责镇守,由于没有解除明朝投降总兵姜瓖等人的军权,加上防范不严,以致姜瓖叛变得逞,张天琳等大顺军将领被刺杀,驻防的军队也随之瓦解,这使李自成放弃北京后固守山西的计划转眼就落了空。
  而当李自成这些大顺军领导人经由山西太原、平阳(今临汾)返回西安以后。由于兵力不足,对畿辅地区已经无力顾及,所以就把防御重点放在山西、河南这一线。
  九月中旬,李自成对山西一带的防务作了具体部署:晋北大同地区由制将军张天琳统领一万多名士兵镇守;晋中太原地区由文水伯李勇带领兵马一万镇守;晋东南长治地区由平南伯刘忠带领八千兵马镇守。
  而李自成离开太原时亲自召见了李勇,授以坚壁清野之计。为了加强山西的防务,又留下右营大将、绵侯袁宗第以兵万人屯于临汾。
  为了巩固对山西、河南等地的控制,大顺政权还采取了措施打击和防范各地官僚豪绅的叛乱活动。而这一措施,暂时遏制住了叛乱的蔓延,使得山西地方得以暂时稳定。
  为了同样目的,大顺政权还采取了一项重要的防范措施,他们下令把山西等地的原明朝官绅,强制迁往陕西各地重新安置。这种大批迁徙原明朝官绅的目的,就是要使得这些地头蛇离乡背井,从而不能再发挥出他们的能量。
  可是再怎么样,这些区区兵力,就根本抵挡不住薛勇八万征西军。在进入山西以后,征西军根本未遇上什么像样的战斗,反而是大顺军和当地叛乱的部队纷纷投诚和归顺,使得征西军在一个月之内完全占据了整个山西省。而部队也一跃超过了十七万人。
  而李自成在西撤过程中,没有尽可能地把较多的主力部队留在山西,也没有任命一位高级将领统筹山西防务,回到西安后又没有及时地从陕西调集兵力加强山西的驻军,这在战略上也肯定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可以看出,玉田惨败似乎把李自成的军事才能都给打没了。
  而现在的李自成回到了西京(西安),他又是怎么布置陕西的防御呢?他又是进行了怎么样反攻准备工作呢?


 第八百九十七章天下战事(二)

  李自成在回到西安以后,他终于振作了起来。首先他所做的事,就是——吹牛。比如:大顺军连续发布了一连窜的命令:
  “绥德、汉中高、赵(指高一功,赵光远)从西河驿过河,统领夷汉番回马步兵丁三十万。”;
  “权将军刘(指刘宗敏)统兵十万过河从平阳北上。”;
  “报皇上(指李自成)统领大兵三百五十万,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来。”;
  “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豫贼。至叛逆官兵尽行严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
  ……
  李自成妄想用这些夸张的宣传先稳定住军心。当然,他也是做着一些反攻的准备的。不过到了最后,大规模的反攻却一直没形成事实。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的一些原因就是:
  首先,原明朝投降官员见势不妙,重新做了了墙头草。李自成回西安以后,他大力地惩办了一些大顺朝廷和地方官员,如刑政府尚书耿始然、户政府侍郎李天笃以及平阳防御使张爌等。有的固然是因为贪赃枉法,有的则是同政治态度有关。
  其次,当时在西北地区的原明朝投降将领还掌握着部分兵权。而当这些降将得知了坐上龙椅的是原先和他们一样的明朝武将,这些人的态度也或是暖昧难明,或是跃跃欲试起来。
  而李自成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武装叛变,不得不在战略要地分驻大顺军旧部,这就必然要牵扯相当一部分力量。
  如:这年九月间,大顺军绥德守将高一功和延安守将亳侯李过,突然把镇守榆林的确山伯王良智(即李自成进攻西安时开门投降的明朝守将王根子)处死,由高一功接管了榆林的防务。
  还有,投降大顺政权的明都司崔有福,突然在晋西永宁州(今离石)叛变。他聚集乡兵逮捕了大顺政权的州牧。占领州城,并且骚掠接境的临县、宁乡(今中阳)二县。大顺军被迫“移兵围州城”,直至九月二十五日才攻克。
  而这些叛乱虽然都被平定了,可大顺军反攻的部署却也被全盘打乱了。
  最后,连大顺军内部的许多人都是一片悲观。
  如:牛金星在西安时,与其作为贡生的亲戚置酒,在酒后吐真言。忽然叹道:“人生乱世,贵贱何足道,孽报耳!”。接着又指着自己脑袋说道:“保此物大难。我在祸网中,或庶几可以幸免,即不免而砍之悬于市曹也亦宜。君死网中胡为乎?幸即出居他所,卒有变。利有逃匿,保此头颅。”接着在酒宴上因为气氛实在悲伤,所以就呜咽流涕而罢饮
  所以说,在大顺军败回西安之后,内部矛盾有着逐渐激化之势。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全力对敌已经是变得不大可能了。
  还有一点也相当重要。在李自成他们一路逃回陕西的途中,他们也在反思。发现追赃助饷政策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对官绅地主的过分打击则不利于后方的稳定。所以大顺政权也开始实行按田亩数和人头数征收赋税的政策。
  可这么一来,“三年不征”的政策先是变成了出尔反尔,失去了大批平民百姓的民心。而短时间内,土地又没有什么产出,根本收不到什么赋税,所以立刻造成了大顺政权的财政崩溃。
  而没有了粮饷,大顺军内部也都离心离德。除了原先闯营的那些核心部队以外,其他后来投靠、投诚和投降的部队都是缺少粮饷和补给,这怎么让他们对大顺朝还忠心呢?所以说,有了钱,不一定能组建起精锐的部队;但没有了钱,再精锐的部队也都会土崩瓦解的。
  面对着西北几省的大顺军残余,征西将军薛勇也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的西北攻略。他让增援上来的全大山率杂军七万。在山西做出进攻陕北的态势,吸引住大顺军主力。
  而薛勇将亲率十万大军,经怀庆,攻潼关。要乘虚一举进入陕西腹地,攻克西安,彻底歼灭残余的大顺军主力。
  对于薛勇密奏上来的西北攻略,吴世恭不想去指手画脚。毕竟薛勇是最知前线战况的,吴世恭也相信他的指挥才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吴世恭不去做那遥控指挥的蠢事,以免打乱前线将领的部署。
  不过吴世恭也有些担心。要知道,在全大山所率领的七万杂军中,也只有汝宁军的精锐一万。就是薛勇率领的十万主力,其中也只有蛟击镇的一万五千人可依为核心。其余的那些部队,都是投诚、投降的,战斗力根本就是参差不齐,很不让人放心。
  而且为了使那些部队归顺,薛勇除了答应给这些降将授官以外,还许诺了全额供应粮饷。而这些部队的粮饷标准也都与汝宁军一样,再加上山西地方还有五万多投顺过来的地主武装维持地方秩序,这些兵马也多少需要供应些粮饷。而这些巨额的开支,都将由吴世恭的大平朝供应和背书。
  所以很多时候吴世恭都在自嘲:自己这个皇帝也许是历史上最穷的皇帝了,虽然大平朝一直维持着这样巨额的军费开支,但这些粮饷大多数都是通州大营的积蓄和汝宁军外借所得,所以现在的大平朝,简直是对外欠了一屁股债了。
  还有一点也让吴世恭相当头疼。因为征西军攻略速度太快,整个北直隶和山西都落到了大平朝的手中。为了先建立起地方政权,大平朝也只能够任命了大批前明官员。
  先不提这些前明官员是否忠诚。光说他们治理地方的这一套,还是沿用着前明的治理方法。同样,他们还是沿袭了相当多的前明陋规,对百姓的暴征暴收也依然很严重。
  而原先汝宁军却有着自己的一套迥异与前明的治理手段和文官体系。可是因为没有这么多的官员贮备,再加上要安抚那些前明官员,所以也只能暂时在大明朝内,形成了“一国两制”。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大平朝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第八百九十八章天下战事(三)

  因此,对于现在的大平朝来说,缺粮、缺钱、缺官员,简直是百废待兴。而且大平朝还要维持着与强敌的作战,并没有一心来治理内政,以此来休养生息和改变磨合。所以现在的大平朝,就很看吴世恭的治国功力了。
  看完了关于李自成大顺军的奏章以后,吴世恭就开始仔细地浏览起了,山川司和军情局收集过来的张献忠大西军的情报。而这些情报只能用八个大字来描述——触目惊心!惨绝人寰!
  由于先是李自成的大顺军狂飙西北,然后攻克京城;之后大顺军惨败于玉田,清军二入京城;最后汝宁军黄雀在后,吴世恭成为了九五至尊。因此,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张献忠,他立刻陷入了一种病态的歇斯底里中。
  按照一般的道理,张献忠既然入川建立了大西国,他就应该把这个天府之国当成自己的根据地来好好治理,没想到他却灭绝人性地进行着末世狂欢。
  也许张献忠已经知道:无论是谁得了这个天下,都不会允许他割据偏安的,他的下场只有灭亡,所以他就大开杀戒,一种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得到的心态。
  这就像一个明知道自己的万贯家财,就要变成别人的财主一样,反正自己已经不能够享用了,但又不甘心让别人得到,所以就连摔带砸、连烧带杀。不过对于已经变得疯狂的张献忠来说,他就做得更绝了。
  虽然现在吴世恭看到的情报也只是挂一漏万,但依然看得吴世恭是惊心动魄,有着肝胆摧裂之痛。
  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除了手起刀落大砍大劈一般杀法外,还自创了好几种杀人法,加之于不同对象身上。历来兵燹匪乱,百姓老幼妇孺,最是遭祸酷烈。而张献忠的军队每陷一方。对妇女除掳去少数年轻女子充当营妓外,其余的怕累及军心,全部杀掉。甚至在粮草匮乏之时,更是杀妇女腌渍后充军粮。
  如遇上有孕者,剖腹验其男女。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此命名为“雪鳅”。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致。此命名为“贯戏”。
  最令人发指的是对付稍有反抗或语言不满的人,捉来将其背部皮肤从脊沟分剥,揭至两肩。反披于肩头上,赶到郊外,严禁民间藏留给予饭食,多有栖身古墓,月余而气绝。如行刑者使人犯当时气绝,未能遭此活罪,行刑者亦被剥皮。此命名为“小剥皮”。
  此外。张献忠出身草莽;粗鄙无文,出于一种猜忌、仇视文化人的本能,他必然大杀读书人。他的大西政权在四川各州邑安置官员,用军令催逼周围士子乡绅到城镇,由东门入,西门出,尽杀灭。
  攻陷成都仅二月,杀进士、举人、贡生一万七千人于东门外。又召集生员。拿出一面一百平方尺的大旗,令其在上写一满幅“帅”字,且须一笔书成,能者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