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栈将会扩充成为一家商行。那名字就起了一个很俗的四海商行。等到袁行山从扬州回来以后,将成为商行的大掌柜。
而张学斌作为吴世恭的师爷,他主要负责一些官场上的事。不过吴世恭想把这个部门独立出来,以后也会做一些结交官绅和外交方面的事。但是现在因为也只有张学斌一人,所以这个部门的成立还要慢慢来。
吴世恭还从最早到吴世恭这里教书的童生中,挑选了一名叫何太允的,让他负责教化司,主要就是教授兵丁和孩童读书识字。
比较自由的是智能,他带着一些吴世恭搜罗来的大夫和郎中,以及智能自己教授医学的一些徒弟和吴世恭送过去的兵丁,成立了一个医药司。
不过,智能并没有成为医药司的负责人。他竟然在大营边上的山上,修了一座小庙在里面修行。而吴世恭那几位信佛的夫人也竟然为这小庙的建造捐了不少银子。对于这种情况,吴世恭也只能够苦笑摇头。
而在吴世恭和扬州盐商祈家的僵持过程中,祈家的掌柜王密不好受,可其实吴世恭这里也很不好受。作为他最大的收入来源,吴世恭这里已经几个月没有得到盐货的供应了。而到了现在,吴世恭的存活也都快要用完了。吴世恭就盼望着袁行山从扬州给他带来好消息了。
盼星星盼月亮,袁行山终于回来了。可当吴世恭问了袁行山情况以后,他的神色十分古怪,说出了一个让吴世恭感到匪夷所思的结果来。
袁行山告诉吴世恭:这次他到了扬州以后,见到了陆间辰和陆家家主陆间寅。他们告诉袁行山,陆家已经被收去了手中的盐引,被挤出了盐商的圈子,不能够再向吴世恭提供盐货了。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陆家被挤出盐商圈子的,陆间寅和陆间辰也没有说,出于忌讳,袁行山也没有问。
不过,现在的陆家手里,还有一个小盐场和几十条运盐的船,陆家向袁行山提出,要把那个盐场和船送给吴世恭。当然,吴世恭也要满足陆家的几个条件。而到底是什么条件,陆间寅和陆间辰也没有说。
不过,因为事关重大,陆家要求吴世恭亲自到扬州去跑一趟,和陆间寅和陆间辰详细面谈。
这种天上掉下的大好事,反而让吴世恭他们都犹豫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那陆家既然肯花那么大的代价,所提出的条件肯定是很不好办的。
到了最后,还是吴世恭毅然拍板,就去一次扬州。这胜负险中求,有了便宜,那是不占白不占。最多到时候发现自己做不到,拒绝了陆家的条件而已。这次去扬州,吴世恭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带些盐货回来。
第二百零五章历史名词
紫禁城内一片肃然,崇祯皇帝仔细地看着面前的两份奏章。一份是三法司对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判决书。另一份就是杨鹤的儿子杨嗣昌的替父代罪的奏章。
当崇祯二年,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上任以后,发现陕西全境农民造反风起云涌。因此,杨鹤就提出了要朝廷提供钱粮,对陕西的受灾老百姓赈灾的请求。
杨鹤的理由就是,杨鹤把农民起义看作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他是从比较长远的观点,为朝廷出谋划策的。杨鹤主张要把钱花到招抚赈济上面去,帮助农民复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弭患消萌,而且农民安排既定之后,政府还可以继续征收赋税,所以说“利莫大焉”。
如果一味主剿,把钱用于军费,不仅无法恢复社会生产,花掉的钱也不能通过赋税形式收回来,而且他自己的经验也证明,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参加起义的人势必越来越多,剿局既不易结,后患也更加严重。这就是杨鹤建议以抚为主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杨鹤的主张很有道理,崇祯皇帝也拨发出帑金十万两赈灾以支持杨鹤的主张。
但是,杨鹤的招抚赈济的主张很快就破产了。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条就是因为没有后续的赈灾钱粮支持,很多已经招抚的造反农民旋抚旋叛;
另一条就是因为鞑子入关,陕西派出了到京城的勤王军队,导致陕西的官府手中,只有很少的朝廷军队对农民造反军队进行围剿。再加上那些勤王的兵丁的逃亡后,投入到农民造反军队中去,使得陕西农民造反军队的势力更加庞大了。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主剿派官员的杀降行为等。但是不管怎么样,杨鹤的主张是彻底破产了。而接任杨鹤陕西三边总督的是,在剿灭农民造反大军时,屡立功劳的洪承畴。
另外提一句,洪承畴上任为陕西三边总督以后,通过血腥的手段镇压和不让粮食流入到农民造反军队活动区域的方法,有效地把陕西的局面平定了下来。
而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造反军队,却渡过了黄河,基本上都进入了山西境内,把山西搞得是一塌糊涂。并且在山西,他们还组成了三十六营,使农民造反军队的行动可以呼应了起来。
杨鹤和主剿派官员的谁是谁非这里不谈。因为只要是个现代人,都知道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道理。他们的做法其实都是有缺陷的。
但无论如何,杨鹤作为一个失败者,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崇祯皇帝就派出缇骑把杨鹤抓到京城来治罪了。三法司为杨鹤的罪行定下了绞刑的刑罚。
而得知了父亲杨鹤的刑罚,杨嗣昌立刻上了一份奏章,要以儿代父,接受绞刑的刑罚。崇祯皇帝现在就是在看着这两份奏章。
通过了袁崇焕事件,崇祯皇帝对文官那种当面君子背后小人的做法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对文官也有深深地不信任感。可是由于崇祯皇帝对文官的不信任和对宦官的提防,现在的崇祯皇帝又深深地感到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辅佐。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儒家道德准则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受到儒家教育的崇祯皇帝,也完全把儒家的准则作为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当他看到杨嗣昌肯替父代罪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自己面前好象出现了一块金子。是孝子那就必定是忠臣。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就深深地印下了杨嗣昌的名字。
崇祯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那杨鹤虽罪无可赦,但其子却有一片纯孝之心。罢了,改绞刑为流刑吧。”
王承恩立刻低头领旨说道:“陛下真有一片仁爱之心啊!”
王承恩的俏皮话引得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他忍不住笑骂道:“你这老奴,就会逗朕开心。不过现在就是不知道,孙太师在辽东如何了。”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刚开怀不久,又操心国事,连忙安慰道:“孙太师文韬武略,他提出的筑大凌河城的主张,各位阁老又都赞成了。老奴就琢磨着是肯定差不的了。皇上您就安心吧。”
“嗯!”崇祯皇帝微笑着点点头,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思绪飞向了辽东。
在主持收复了永平四城,又对关内的明军进行了调整以后,孙承宗于崇祯四年的正月正式到辽东就任督师一职。他刚一上任,就开始进行第三次的抢筑大凌河城的军事行动。
修造大凌河城,是孙承宗原先堡垒战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当时孙承宗去职以后,接任的袁崇焕也先后两次要修造大凌河城,但是都被后金军给破坏了,当时修造的大凌河城也被后金军拆毁,只留下了城墙地基。
孙承宗为什么要修造大凌河城,那肯定是因为大凌河城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可以成为宁锦防线前沿的一个堡垒,可以增加宁锦防线的防御厚度;二是大凌河城可以有效的在后金和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之间钉上一个钉子,让后金军和蒙古军不能够随意汇合,统一行动。
但反过来看,知道辽东明军行动的后金军,是绝对不会允许大凌河城建造完成的。因此,在大凌河城,必定会爆发一场明军和后金军的激烈战斗。
这场战斗其实一直持续到崇祯五年的十月。因为在很多史料和作品中,都介绍了这场对后金和明朝都影响深刻的战斗,所以在这里笔者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孙承宗在崇祯四年的春季,让祖大寿和何可纲率领一万多名明军,带着一万多民夫,抢修大凌河城。这次抢修行动很成功,大凌河城基本上在三、四个月内被抢修了起来。
接着,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和蒙古军汇合,在崇祯四年的八月攻打大凌河城。但是皇太极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的大凌河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接着,就是明军的支援和后金军围点打援的表演了。可这时候的孙承宗却惊讶地发现,他找不出领军救援大凌河城的军将了。因为在辽东铁骑的军将中,最富有主动进攻能力的满桂和赵率教都牺牲在勤王作战中,而另两位军将祖大寿和何可纲,现在却被围在大凌河城内。
没有办法,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明军一共进行了四次救援行动,而其中的三次,都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主帅的。可是吴襄根本没有他的儿子吴三桂后来的军事能力,每次救援,都被打了个大败。明军的军事行动也就告吹。
而从关内调动援军的行动,也因为后来发生了登莱事变也告吹了。至于登莱事变,将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见援军的到达已经没有希望,再加上城中缺粮,已经达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在皇太极的劝降下,祖大寿在崇祯五年的十月,率领着大凌河城中残留下来的一万多明军投降了后金,不愿投降的何可纲被杀害。大凌河城失守。
接下来,就表演好莱坞大片的时间了。祖大寿投降以后,竟然通过他的花言巧语逃了回来。到后来,关于祖大寿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不过笔者看来,在之后祖大寿死守锦州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假投降。
大凌河之战的失利,使明朝在辽东,完全丧失了和后金军战斗的能力。而其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承宗在再次上任以后,还是把辽东明军的战斗力,高估成为当时他离职时的那种水平。因为在勤王的时候,辽东铁骑不仅仅损失了满桂和赵率教,还在遵化城下损失了赵率教率领的四千铁骑。而这次战败,也导致了孙承宗的再次下野。
而更为悲哀的是,被围困在大凌河城内的辽东铁骑主力,完全被后金军给歼灭。他们投降了后金以后,很多兵丁都被编入了汉八旗,成为了后金手中一把屠杀汉人的利刃。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在前文中,笔者一直用着辽东铁骑,而没有使用后世耳熟能详的关宁铁骑。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虽然这时候的后金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辽东,而在关外的明军只是在辽西的宁锦防线被动防御。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只要当时的明军指挥准确,将士用命,凭着辽东铁骑的战斗力,明军并非没有希望攻打到辽东的。
但是,随着大凌河之战的失利,辽东铁骑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而在后文中,笔者也将改称呼为关宁铁骑。
而就在祖大寿酬躇满志地率领着辽东铁骑和民夫,去抢修大凌河城的时候,在汝宁府的吴世恭也正在集合着亲兵护卫,准备着行装,要动身去扬州呢。
第二百零六章下扬州
吴世恭这次去扬州,把身边的那二百名护卫亲兵都带上了。袁行山也将带着四海商行的五位伙计一同前往。这些天,袁行山正采购着一些货物,要和吴世恭他们化妆成为一个商队到扬州去。
亲兵队的统领杨如松也在结束休假以后返回了军队。不过让吴世恭奇怪的是,杨如松的右眼被打得象一只熊猫眼一样。这让吴世恭很是奇怪,怎么相亲相出全武行来了呢?
可无论怎么样询问杨如松受伤的原因,那杨如松却支支吾吾地总是不肯说。但是杨如松不肯说,亲兵队那帮臭小子因为都和杨狗蛋家是邻居,他们可都知道缘由。
在包打听书墨的一番打听之下,书墨眉飞色舞地向吴世恭说明白了原因。原来杨如松的相亲倒是很顺利,不过,那天吴世恭承诺将会给杨狗蛋一个官身以后,杨狗蛋竟然真的把自己当成官员看待了。
杨狗蛋回到家以后,和自己的老婆说:这当官了都要有体面,得要娶几个小妾才符合官员的身份。这之后杨狗蛋的老婆的反应,大家也都能够想象出来,
可就在杨狗蛋的老婆用她的专用武器——擀面杖追打着杨狗蛋的时候,杨如松正好休假回到家。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又在打自己的父亲,杨如松肯定是要相劝的。就这样,杨如松被误伤了。
又是这种破事,吴世恭对杨狗蛋夫妻这对活宝的事,已经免疫了。他把有些不好意思的杨如松叫了过来,说道:“你去跟你父亲说一声,就说是本官说的,你父亲要娶小妾,一定要你母亲点头才行。你也去劝劝你母亲,在家里伴伴嘴总是免不了的,但也不要动不动的舞刀弄棒的,也要给你父亲一个体面。”
杨如松立刻喜滋滋地答应了下来。因为吴世恭的吩咐明显就是偏向他的母亲的。
因为吴世恭并不想离开汝宁府太长时间,所以这次吴世恭下扬州是要快去快回的。吴世恭是这样安排的:从陆路骑马赶到扬州,花上一、两天的功夫和陆家谈妥事情以后,接着坐船回济宁,再从陆路回汝宁府。
因此,袁行山采购的货物也不能够太粗重。但是吴世恭是汝宁府的守备,没有朝廷的命令是不能够离开汝宁府的,为了掩盖吴世恭的身份,又因为有两百多人的商队,袁行山采购的货物也不能够太不值钱,因此,袁行山主要就是采购了象宋绣这种轻便值钱的货物。
而得知了吴世恭要下扬州,山川司的薛志农也为吴世恭带来了行动队的十名队员,让他们随同着吴世恭一同出发,以保护吴世恭。吴世恭也想看看行动队队员的能力,因此,也就答应了薛志农。
在薛志农把行动队的队员送过来的时候,吴世恭又再次详细询问了山川司的情况,到了最后,吴世恭吩咐道:“志农,还有一件事你要为姑爷我留意着。那去勤王的路上,逃跑的那几个兵丁的下落要打听出来。如果有可能的话,你的行动队要把他们和他们全家全部干掉。如果有难度,你也可以向永利叔汇报,让他派出一些军队来配合你们。”
“还有,你这打行还要多招收一些人手,如果在打行中有些你觉得好的人,也可以吸收到我们内部来,具体如何办,你自己掌握。姑爷我以后想把押送商队的事,也交给你们打行来办理。有了这个正经行当做掩护,你们打行的目标也不会这么明显。”
“你们山川司既然有山川这两个字,描绘各地地图的事也要抓紧了。城外的要画地形图,城里的要画详图,最好每间房子的位置都要标清楚。”
“行动队的训练,不要象训练兵丁一样。他们毕竟不是斥候。他们活动的地点一般也在城里。所以该如何训练他们,你自己也要拿出一点方法来。”
当时那些叛逃的兵丁,都逃离的吴世恭的控制区域,等吴世恭回来以后想处置他们的时候,却一时三刻找不到他们了。现在吴世恭要求薛志农去寻找那些叛逃的兵丁,他也知道这件事是有些难度的。不过,这追杀令发出去以后,总表明了吴世恭对那些叛逃兵丁的态度。
至于对打行的安排是因为,当时在明朝是并没有镖局的,打行其实也承担这镖局的工作。吴世恭让自己的打行承担押送商队的工作以后,在外人看来,这个打行也就和其他打行没有什么两样了。而且吴世恭自己的兵丁也可以从押送商队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吴世恭也视察过行动队的训练。薛志农因为对行动队训练没有什么经验,因此,挑选的行动队的队员也是基本上按照斥候的标准挑选的,训练内容也是按照斥候的训练内容训练的。
但是吴世恭并不是再需要一群斥候,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当时的斥候都是骑兵,如果探查到消息以后,再靠着人的双脚来传递消息,那消息往往会失效,所以作用并不大。
吴世恭需要那些行动队是在各个城中进行一些例如:刺杀、盯梢等事务的。所以薛志农的训练方法需要修改。
不过话说回来,薛志农在这么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把山川司搞得有些模样了,这让吴世恭还是挺满意的。至于如何做得更好,这也需要在以后一同继续摸索。
在袁行山准备好了货物,张学斌又通过汝宁府的关系搞来几张路引以后,吴世恭带着这群人正式下扬州。
吴世恭他们随身都没有携带长兵器。但是,他们都身穿着软甲,并且把军中所有的四十几把手铳都带出来了。还在装货物的大车上,藏了十几把火铳。
而在下扬州的路上,因为这个商队人多势众,他们又是走在明朝最腹地的地区,因此,没有遇上任何意外,就在十天后到达了扬州城。不过,这一路的急行军,搞得所有人都是疲惫不堪的。
在扬州的陆家里,陆间寅和陆间辰两兄弟在商量着。陆间辰说道:“大哥,这次把吴守备给拖进这件事,是否妥当啊?”
陆间寅咬着牙回答道:“大哥我是真的不甘心。如果我们陆家的盐货卖不出去,祈家按照规矩来,收了我们的盐引倒还罢了。可祈家勾结盐运使,把我们陆家的盐引活生生地给抢了过去,我怎么样也饶忍不下这口气。”
听了大哥陆间寅的话,陆间辰有些担心的问道:“小弟听说那祈家收了我们陆家的盐引,正是盐运使在后面给他们家撑腰啊?大哥,和他们官府去斗,到底划的来划不来啊?”
陆间寅十分果断地一摆手说道:“没什么划的来划不来的。我们陆家被收了盐引,已经做不了盐商了,本来就不会和盐运使再打交道。那祈家也欺人太甚,收了我们的盐引,还要用些打发叫化子的钱来买我们的盐场。我也打听过了,现在那祈家已经基本上把我们地盘上的那些下家都收拢了过去,也就是那个吴守备和他们祈家不对付。”
“那个吴守备的背景我也了解过,他背后有两个侯府撑腰呢。如果他出面,可能盐运使就会看在两家侯府的面子上,会保留我们陆家盐商的资格。虽然盐引肯定少一些,但是总比做不了盐商的强。如果还是不行的话,本来我们盐场的盐,